今年以来,高新区公安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一、铸堡垒、强基础,精心构建基层治理红色矩阵。一是筑牢思想防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完善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领导干部为重点、党支部为基础的理论武装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全警政治轮训,举办新警“忠诚教育第一课”,组织新发展党员入党宣誓,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比赛,使全体党员民警、辅警接受全面“政治体检”和“政治洗礼”。二是建强战斗堡垒。持续实施“1+4+X”党建品牌创建计划,秉承“重点孕育、遍地开花”的理念,坚持“一所队一特色”,打造了以党建馆为核心,以“枫火薪传 同心画圆”“藏蓝服务 火红狮山”“经心守护 五色花开”“同心同行 红印横塘”“特战尖刀 勇当先锋”等一系列所队品牌阵地为外沿的“红色矩阵”,切实为广大民警辅警构筑精神家园,引导他们牢记初心使命,增强信仰力量。三是扎实基层保障。推动派出所长进街道班子,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全覆盖,依托“警网融合”机制,实现警务网格与综治网格无缝衔接,用好党建共建纽带,推动机关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灵活运用机关合成队、行动支部等载体,累计出动机关警力700余人次积极支援基层一线,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汇聚解决基层治理堵点、盲点、难点的工作合力。
二、优服务、办实事,先锋领航做优惠民利企工程。一是做优社区服务。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推广以 “冯俊毅警务室”、 “陈对工作室”等先进典型工作室为代表的党员先锋阵地,引导广大社区党员民辅警“在社区”服务,靠前提供居住登记、普法教育、反诈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持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二是做优民生服务。推进政法干警至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工作,588名党员民警就近至社区(村)报到,全面开展理论宣讲、风险排摸、困难帮扶等基层治理服务。期间,各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身份,先后成立孺子牛服务队、戎耀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好“丰”景护卫队等党员先锋队,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上走在前、做示范,累计开展理论宣讲65场次,排摸化解风险100余起,帮扶困难群众60余人。三是做优企业服务。积极构建“党旗领航 护企安商”的党建惠企新局面,在大型企业、大型集宿区设立专业警务室,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民警担任责任警长,覆盖“护航者”警企联络员机制,针对务工群众需求创新推出“打工第一课”、公益“出租屋超市”等多项举措,为企业员工提供居住证办理、矛盾纠纷调解和先期出警等前置服务,助力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
三、聚力量、促共治,多元联动打通基层治理末梢。一是构建党建联盟矩阵,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力。依托党建共建“双向联建”机制,发挥党组织的自身优势,以“联建、联动、联创”形式,与辖区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等党组织组建成党建联盟,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共赢的党建新格局。先后打造“南北枫桥” “平安树山” “运河护卫”“共绣平安”等特色党建联盟,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1次,联动开展调解矛盾纠纷300余起、提供救援服务7次、开展各类安全防范宣传60余次,累计帮扶和解决企业困难100余个。二是深化社会组织共治新实践,提升多元治理聚合力。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蓝盾志愿者,以“党建红+志愿蓝”为主要模式,整合汇聚各方资源力量,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工作体系,用党建红线连接起红色平安共同体,实现基层社区治理与平安志愿服务相结合,推动社区治理向纵深发展,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蓝盾志愿者协会在册183支队伍13.82万人,活跃人员达11.3万人,共计开展活动1.52万次,总服务时长达72.1万小时,活跃度达79.44%,在安全生产监管、重大活动安保、矛盾纠纷化解、反诈防骗宣传、公益消防宣传、校园安保护学岗等多个领域均发挥了重大作用。三是坚持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战斗力。坚持向科技要警力、用数据强战力,与辖区大院大所共建共创,打造联创赋能实验室,依托“三主两联创”科创孵化模式,聚焦“派出所主防”改革方向,创新打造“数字派出所”,推动数据汇聚、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可视管理,方便基层派出所全链条、闭环式、清单化监测管控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人、地、物、事、网”等各类要素,推进派出所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持续提升派出所核心战斗力。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创项目“数字派出所”获省公安厅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建设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