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建设队伍    服务群众
坚持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奋力推动苏州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10 2020.09 10:36
1636访问

近年来,苏州市档案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档案馆“争第一、创唯一、树品牌”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开放再出发部署,全面推进新时代档案工作取得新发展。苏州市档案馆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获评市级机关绩效考核优胜单位。

第一个方面:积极践行“三个走向”,努力打造档案工作的苏州品牌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档案工作“四个得以”“三个走向”的重要论述,指出了档案与档案工作的本质,对于进一步认识新时期档案工作规律、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增强了我们政治定力、事业自信和工作自觉。苏州市档案系统始终以“三个走向”为根本遵循,主动思考、敢于创新、探索前行、努力践行,逐步形成了聚心党的建设、聚神安全管理、聚力重点工作、聚焦创新引领、聚合市县发展和打造顺应新时代发展、具有新时代内涵的苏州特色大档案、苏州特色活档案、苏州特色慧档案的“五聚三特”新品牌。围绕“五聚三特”新品牌,我们不断加大档案工作力度,提升社会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彰显档案价值。

(一)依法管理,打造苏州特色大档案。“走向依法管理”是推进档案工作治理能力的保证,也是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大档案”工作格局的重要前提。一是推进依法治档。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档案法》,加快《苏州档案条例》及配套档案业务制度修订工作。创新监管举措,每年开展“双随机”档案执法工作,并将档案工作纳入市级机关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机构改革后,建立局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局馆沟通协作,增进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出台《档案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12项任务,以对标找差、再攀新高的实际行动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二是强化监督指导。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全国首家中小微企业档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扩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范围和作用,帮助企业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档案中介服务企业备案制,已有83家档案服务企业通过备案。依托苏州市档案学会,筹备建立档案服务企业分会,以行业协会自治的方式,进一步规范档案服务业市场。三是推进镇村档案建设。完善我市乡村振兴档案工作1+2+3+N总体思路,以张家港市开展全国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档案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口述历史采集、乡村记忆档案工作,培育乡村记忆建档示范点,让档案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二)开放共享,打造苏州特色活档案。坚持把“走向开放”作为推动档案工作的重要引擎,把档案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档案事业发展动力。一是发挥档案政治效益。在档案保管、开发、利用、宣传上,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政治使命。今年以来,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截止目前已向社会征集防疫档案资料4300多件。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最近我馆“兰台先锋”党建品牌在市级机关党建品牌创建中名列第五。二是发挥档案文化效益。依托中国丝绸档案馆和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提升档案文献遗产的开发利用。立足苏州档案地方特色,打造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库,编辑出版“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举办各类主题展览,提升档案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贡献力。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融媒体等平台,全方位、多维度开展档案工作宣传。今年以来“苏州档案”微信公众号推送74篇次,在全国档案微信号8月月榜位列第7。三是发挥档案民生服务效益。整合民生档案资源,扩大档案开放力度。推进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按照规范统一的要求,整合更多的民生档案上线,推动查档服务向“一网查档”迈进。依托“成长苏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站,开设主题系列体验活动,开展档案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建设。

(三)紧跟时代,打造苏州特色慧档案。巩固国务院办公厅对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关档案服务工作督查激励成果,整合企业档案资源,完善企业档案网上查询服务,努力打造苏州最强“慧档案”。一是建设苏州智慧档案系统2.0。包括数字档案馆2.0,数字档案室2.0,档案数据云平台,档案行政监管平台,共建共享查询平台。率先开展机关档案电子化归档工作,努力推动实现归档“零纸件”。二是建设全市民生服务档案全域交换平台。整合全市婚姻、公证、房产、社保等数十种档案数据,和全市12家国家综合档案馆所有非涉密电子档案数据,优化档案服务事项流程,融合档案数据线上线下共享利用,实现苏州大市范围民生档案查档跨馆出证。同时,联通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平台,提升苏州智慧档案服务能力。三是试点全国首批档案单套制改革。积极探索多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移交、管理利用和长期保存流程,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服务。

苏州档案工作实践,充分彰显了“三个走向”重要指示精神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充分证明“三个走向”重要指示是引领新时代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第二个方面:大力弘扬苏州丝绸文化,切实推动丝绸档案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丝绸是苏州的一张名片,苏州自古被人们誉为“丝绸之府”。近现代以来,苏州丝绸产业的繁荣发展留下了大量的档案文献,成为苏州丝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档案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充分挖掘丝绸档案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文化意义,大力推动馆藏“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申遗。2017年“苏州丝绸档案”与“甲骨文档案”一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2018年国家档案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同意在苏州设立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苏州自此成为同时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遗产的城市。苏州在推进丝绸档案保护利用和申遗过程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保护监管不懈怠,打好守护丝绸档案组合拳。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将保护监管作为首要任务。一是加快丝绸档案征集。2015年至今已征集散存在民间具有保存价值的丝绸档案近2万件,同时建立健全档案征集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档案征集工作。二是加快中国丝绸档案馆建设。这是地级市第一家“中”字头的专业档案馆。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8715平方米,计划2021年7月启用。秉持“苏州特色、小而精”的设计理念,建成后将成为集收藏、保护、利用、研究、展示、教育、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丝绸专业档案馆。三是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丝绸档案数字化,建立苏州丝绸百年档案公共服务平台和馆藏档案数据库,实现丝绸档案永久保护和更便捷查阅利用。

(二)国际交流更密切,不断提升苏州档案国际影响力。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扩大在档案专业领域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一是承办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年、2019年,我们分别承办了“世界记忆项目在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发展中的世界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档案文献遗产领域国际间的经验共享、资源互通、文明共鉴。二是凝聚学术中心“苏州共识”。承办世界记忆项目学术中心第一次工作会议,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教育与研究分委会、国家档案局、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以及世界5家学术中心在苏州达成“苏州共识”,为学术中心之间的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档案事务。我馆是国际档案理事会成员单位,2018年、2019年连续两次参加国际档案理事会年会,宣传推介苏州档案工作。今年,研究成果《用户感知视角下苏州民生档案信息服务建设研究》成功入选四年一届的第十九届国际档案大会成果推介,是全国22项入选成果中唯一由地市级档案部门单独完成的研究成果。

(三)档案意识更凸显,强化以档育人服务新功能。大力弘扬档案文化价值,出版《世界记忆工程与地方档案发展研究》《世界记忆项目在中国》《发展中的世界记忆》等学术书籍,推动世界记忆项目在中国开展。正式翻译出版引进版图书《纺织品设计:欧美印花织物200年图典》,被誉为丝绸印花设计的“百科全书”。连续4年参加中国·苏州创博会,连续3年参加江苏书展,《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获评“2017苏版好书”,全国档案界首套“可读可玩可品”的《“我是档案迷”丛书》在今年江苏书展首发。开发世界记忆项目及文献遗产保护相关课程,设计推出苏州丝绸档案卡通形象代言“兰兰”“台台”,让档案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增强档案保护意识。

(四)丝路文化更融合,助推“一带一路”故事更精彩。充分利用优秀的馆藏档案资源举办各类档案展览,讲好中国故事,助推“一带一路”。2018年,参与由国家档案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锦瑟万里,虹贯东西——16世纪至20世纪初中外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承办“中俄‘丝路’历史档案展”、“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等,用档案讲好丝路精神,为“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作出苏州贡献。同时,我们分别在德国、芬兰、丹麦、土耳其等地举办丝绸档案文化展览,宣传丝绸档案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

下一步,苏州市档案部门将思想再解放、开放再出发、目标再攀高,推动三大遗产协同、融合发展,助力苏州世界遗产典范城市,为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双面绣”增添档案文献遗产的魅力。

(一)高定位推进体制机制优化。苏州市档案馆“三定方案”已于近期正式出台,明确了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监管职能。我们将进一步理顺优化中国丝绸档案馆、苏州学术中心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组织架构,把中国丝绸档案馆、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实体化运作,配强专业力量,进一步扩大苏州丝绸档案“世界记忆遗产”影响力。

(二)建立健全法律规范体系。对标《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等遗产立法保护经验,加快苏州丝绸档案专项立法步伐,使遗产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加快建立档案文献遗产监测预警管理体系,借鉴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杭州西湖遗产监管中心成功做法,借助苏州智慧档案系统,完善档案文献遗产监测预警管理体系,提升遗产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高标准制定“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中国丝绸档案馆、苏州学术中心“十四五”规划编制,深入开展规划编制调研,对接国际档案高标准规则,找准后申遗时代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做好“保护、传承、利用”这篇大文章。

(四)高目标健全国际交流机制。更大力度争取财政支持,努力把苏州学术中心办成国际档案遗产培训教育宣传交流平台,经常性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培养更多的国际化档案人才。大力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档案局支持,把苏州学术中心列入国家档案局国际交流计划,提升我市档案文献遗产工作影响力。

(五)助力三大遗产联动开发。苏州城市因文化而名,苏州经济因文化而兴,三大遗产则是文化苏州最具代表的烫金名片。我们将积极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狮子林等联合举办档案文化展览,拓宽三大遗产融合渠道,将档案文献遗产融入现实生活,使档案价值“易于理解和展现”。

(六)加强学术研究交流工作。强化学术研究职能,开展对丝绸档案遗产保护的学术研究,组织编纂出版一批有较高理论价值的专著。计划招引专家建立智库,助力档案文献遗产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国际档案大会、世界记忆学术中心第二次工作会议等国际性会议,在国际档案文献遗产舞台上进一步扩大苏州影响。




图片新闻
最新更新